“网格不大,但需要步步丈量;网格虽小,却事关家家户户。”海门港新区红中村党总支书记兼总网格长冯菊英始终牢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尽责于行”,将“居民有呼声、事事有回应”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网格工作的舞台上尽情挥洒汗水与智慧。
“冯书记,我希望能在家门口装一盏路灯,这样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晚上出门就不用担心看不清路了,夜间出行也能更安全。”住在29组的陆爷爷紧紧握着冯菊英的手说道。红中村共有34个村民小组,此前只有主干道上安装了路灯,村内辖区小组路上多年来一片漆黑,严重影响村民出行,尤其是在春种、秋收农忙时节,村民们早出晚归,诸多安全隐患如影随形。冯菊英深知这一问题的紧迫性,她带领村“两委”成员,进行实地考察,认真测量路灯间距、估算路灯数量。2023年至2024年,红中村共安装了496盏路灯,全面完成道路亮化。如今,乡村的夜晚不再黑暗,一盏盏明亮的路灯,不仅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为村民照亮了散步的场地,还极大地提高了村民出行的安全性,为乡村夜晚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露天垃圾池曾是乡村的一道“伤疤”,生活垃圾暴露在外,既不美观,又难以清理,直接影响了乡村人居环境的整体水平,成为群众呼吁重点整治的内容之一。冯菊英从完善细节入手,对现存的露天垃圾池进行实地走访、摸排登记。她深入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合理布局,精心制定出适宜的改造实施方案。依托“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她召集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围绕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后续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展开热烈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冯菊英认真倾听,结合现场实地考察的结果,拟出详细清单。同时,她利用网格化管理做好宣传动员,提升村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普及村民的环保意识。新建的30座垃圾池有效补齐了红中村垃圾收集的短板,显著提高了垃圾集中治理效率,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就近处理生活垃圾。
好钢可作绕指柔,玫瑰亦发铿锵声。冯菊英以平常工作之“点”带动乡村振兴之“面”,大力推进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网格的画卷上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振兴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