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我们村经常因为一垄地、一条沟这样的小事发生争吵,矛盾不及时解决就愈演愈烈,最后伤了和气,甚至告到法院,现在这种情况很少了。”昨日,悦来镇村民李响感慨道。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让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今年以来,海门法院包场法庭坚持党建引领,立足辖区特色,结合乡村法庭属性,积极推进“无讼港乡”创建,彰显高质量司法服务乡村振兴的决心。
前几日,海门法院包场法庭联合悦来镇司法所、悦来镇保卫村村委会及网格员,通过融和法庭解纷平台,成功调解一起邻里纠纷案。20年前,原告因工作需要在悦来镇购买了房屋并搬迁至此生活居住,其间,与被告成为邻居,两家往来频繁,相处融洽,被告自愿将自己家的部分土地交由原告耕种。后来,两家因琐事发生矛盾,被告想收回土地,但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双方同意该地块继续由原告种植。由于该调解协议不具有强制性,双方并未长时间维系,矛盾再次升级,两家关系陷入僵局。负责悦来镇保卫村融和法庭的包场法庭值班法官接到案件后马上分析研判,迅速与辖区司法所、村委会、网格员对接,互通案件信息,一致认为案件有化解的可能性。在“庭所村网”的分工配合下,对当事人进行多轮耐心调解,用时两小时,双方解开了“心结”,原告同意撤诉。
今年以来,包场法庭利用融和多元解纷力量,不断将司法力量深度融入乡村治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主动延伸司法职能,与保民村开展了联建共建系列活动,支部书记同上一节党课,共签“无讼村居”协议,选派1名党员干警挂钩联系保民村,对外公示法律咨询热线。牵头制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实施意见》,协助共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工作站”,推动土地承包经营等类型纠纷多元化解。依托“乡村振兴司法服务站”,优化整合庭所村镇解纷力量,借助融和法庭息事无讼。牢固树立“一个纠纷一个案件”理念,依法审理涉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农资支付、农产品产销等案件,妥善解决涉10余名村民土地经营权出租合同纠纷。开展涉农案件巡回审判,根据案件情况选择典型案例,在当事人所在村组进行巡回审理,真正起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促进治理”的效果。
截至目前,包场法庭在司法辖区内建成了5家融和法庭,服务延伸至村居、企业、渔港等,实现辖区100%全覆盖,高效运用融和法庭妥善化解矛盾纠纷30余件,共为农户解答涉农纠纷10余件,并向辖区党委政府发送涉农纠纷审判白皮书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