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奋力谱写中国梦海门篇章 | ||||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
||||
|
||||
2017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在中共海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优生态、防风险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实现了本届政府工作的良好开局。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名列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21位、全省第8位。创新转型取得新成效。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56.2%,位居南通县市区首位。“三件大事”彰显新作为。完成工业应税销售775亿元,工业入库税金34.5亿元。在南通产业项目建设年度考核中排名前移4位,成功引进单体规模超60亿的阿里巴巴江苏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北部新城进入控规编制阶段。宁启铁路、海启高速海门段工程快速推进。“两项收入”实现新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4万元和2.25万元,总量继续位列南通县市首位。 攻坚项目建设,发展后劲持续增强。调整优化招商机制,新组建5个驻外招商分局和8个产业招商分局。举办经贸投资洽谈会和京沪深、港澳台等地主题招商活动,新签约超亿元项目248个,其中1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31个。实际到账外资超3亿美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166个,謇公湖科创中心、临江新区现代医疗器械加速器等13个超10亿元重特大项目快速推进。核减基本农田11.47万亩,实施土地增减挂钩复垦7414亩,完成量超过前8年总和。处置征而未供、供而未用及闲置土地12574亩,顺利通过国家土地例行督察。 聚焦实体经济,发展质效持续优化。出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鼓励企业上市等政策措施,编制三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在全省率先建成经济大数据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实施小微企业进规模、规模企业上台阶“三年行动计划”,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1家,招商局重工等7家企业入选南通“5215”工业大企业培育计划。新增境外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家。成功举办第六届质量节,建成3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组,通光线缆获评省质量奖。建筑业总产值突破1700亿元,获批全国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三建、中南、龙信等3家企业入围2017年中国企业500强,中联世纪晋升特级资质,新增鲁班奖、国优奖各3项。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30家。海门工业园区获评省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全年接待游客405.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5亿元。高效设施农业面积增加到31.3万亩,全市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超89%,农业现代化建设稳居全省县市第一方阵。获批全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市。海门大红袍赤豆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评审。 加快动力转换,发展活力持续迸发。顺利完成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国家级试点工作任务。获批全国第二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市、全省深化供销社改革联系点。整合37家国有企业,新组建城发、交通、保障房三大国有公司。江心沙农场社会管理职能属地化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6家,新增省级企业研发机构12家,招商局重工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22件。开发区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临江生物医药科创园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省服务外包示范区。建成“众创空间”6家。新引进国家专家等顶尖人才8名。新增高技能人才4200人,人才综合竞争力跻身全省十强。海门科技园协同创新中心在上海申江工业园正式启用。家纺产业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新批境外投资项目8个,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3.13亿美元,实现营业额7.58亿美元,均居南通首位。 坚持建管并重,城乡环境持续改善。完善交通配套。叠港公路南延工程加快推进。获评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市。新增2条城乡公交班线,开工建设悦来等4家客运站。启动国家园林城市创建。26个园林绿化工程加快推进,新增城区绿化44万平方米。新增省“最美乡村”1个、“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实施秀山路西延、岷江路等市政路桥工程22项,开展8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拆除违章建筑617处,拆违面积近6万平方米,13个历史遗留地块实现“清拆”。城区道路保洁机械化清扫率达80%。依法关停化工企业26家、关停整顿砖瓦生产企业26家;完成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整治143台、化工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整治42家;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1%。全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全年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74件、侦办环境污染犯罪3起。 注重民生福祉,保障水平持续攀升。全年新增就业1.02万人。在南通率先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并轨运行。建筑领域农民工实名制管理经验全省推广。启动实施教育装备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第一实验小学、新教育小学、能仁小学、实验初中等4所新建学校投入使用。校园足球、新教育实验等品牌影响效应不断放大。人民医院新院土建主体结构完成,临江新区卫生院建成投用。建成国家级和省级卫生镇各2个。新建成嵌入式养老中心2家。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省首批“书香城市”。足球小镇入围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建成180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50个村(社区)健身广场。海门山歌艺术剧院获评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连续13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县(市)”。四度蝉联全省法治县(市)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建成市综合检测中心和31个市场食品安全快检室。 加强自身建设,政府效能持续提升。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建成政务服务“一张网”,初步实现“2340”改革目标。“12345”政府服务热线受理市民各类诉求15.6万件,满意率95%以上。政府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400件,政协委员提案365件,答复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100%。全面推广行政执法“双随机、一公开”。深入开展富民强企奔小康“走帮服”活动,公众满意率位居南通县市区第一。完成工程结算审计822项,核减资金5.71亿元。认真抓好巡视整改工作,营造勤政廉洁、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2018年主要工作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强富美高”目标,全面落实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优生态、防风险等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左右,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8%和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64%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进一步降低,大气、水等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一、突出转型升级,着力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力促产业转型。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聚焦“3+3”重点产业,推动制造业向高端攀升。聚力打造海工船舶、智能装备、生命科技、新材料等地标性新兴产业集群。支持引导现代建筑、现代家纺、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建筑业总产值突破1800亿元。深入推进装备制造升级和互联网提升计划。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46%。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重点突破通海港区、叠石桥物流园、海门港物流园等载体建设。电子商务销售额增长10%以上。全年服务外包执行额增长20%以上。推动现代商贸、旅游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提档升级。重点打造张謇故里旅游风情小镇、蛎岈山国家级海洋公园、余东古镇等板块,张謇文化旅游景区争创国家4A级景区。 完善载体功能。开发区突出抓好“三园一镇两中心”建设,进一步提高承接高端产业的能力。海门工业园区围绕现代家纺产业,全力建设贸易创新、现代物流、电商服务等平台。海门港新区、临江新区、高新区、三厂工业园区,加快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集群。突出抓好招商局豪华邮轮产业园、机器人产业园、现代建筑产业园、智能装备产业园等园中园、区中园、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抓好足球小镇、叠石桥家纺小镇推进。2018年全市六大园区新开工、新竣工产业项目个数及投资额,占全市比重达75%以上。 强攻重大项目。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新引进超10亿元项目不少于20个,其中超50亿元项目不少于2个,形成以亿元项目为基础、10亿元项目为支撑、50亿元项目抓落地、百亿级项目求突破的良好格局。完善重大项目线上、线下管理平台,实行全周期跟踪。抓好豪华邮轮、南极磷虾等3个省级重大项目,诺博特机器人、华美电梯等24个南通“双百”工程重大项目建设,新开工超亿元产业项目120个以上。 壮大企业集群。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扎实推进松绑减负、降本增效。实施“1532”大企业培育实施计划,实现应税销售超亿元企业110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12家,新增30亿元级和50亿元级企业各1家。深入推进“三转一上”工作,力争新增规上企业100家,工业应税销售突破1000亿元。 二、注重质量效益,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强化科技创新。建立科技企业培育库。大力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家。开展“3+3”产业创新发展论坛、“海企联名校”、第三届创新挑战赛等活动。新增产学研合作实施项目50个。新培育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家,实现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加快上海大学海门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建设。培育形成10个以上特色众创空间,玲珑湾创客中心争创国家级特色众创空间。完成25家企业的创新能力体检工作。争创中国驰名商标1件。 建设人才高地。全年引进国家省“双创”人才(团队)10名以上。建设国家青年千人创新创业基地。实施“东洲雁归”工程,鼓励海门籍在外人才回海创新创业。全年新增高技能人才2000名,每万名劳动力中拥有高技能人才数达到900人。 优化要素配置。优化土地、资金、政策等资源配置。建立以亩均效益为核心的项目综合评价机制。依法依规推进化工、印染等行业的落后产能退出。开展“征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不足”土地专项清理。推广“苏科贷”、“助保贷”、“创业贷”等金融新产品,全年新增有效信贷投放100亿元。全年新增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以上。 三、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激发发展内生动力 统筹重点领域改革。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国企改革,推动城发、交通、保障房等三大国有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争创省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示范市。继续深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加强对规划、环评、能评等中介机构监管。推动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实施“去行政化”改革。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从严控制新上政府投资项目,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管理。 大力促进双向开放。高水平利用外资。拓宽外资利用渠道,全年引进重大外资项目6个以上,实际到账外资3.5亿美元。放大“叠石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效应,实质性启动叠石桥“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聚区规划建设。积极发展跨境电商、服务贸易等新兴业态。鼓励家纺、建筑等优势企业“走出去”。支持赛城集团德国家纺贸易中心创建省级境外产业集聚区。完成外经营业额6亿美元,境外投资1亿美元。 对接上海协同发展。积极打造上海北大门“窗口”。有机嵌入上海的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新建一批紧密型沪海合作园区,新增与上海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科技载体2个。全面开拓上海建筑、农产品等市场,实现农产品在沪年销售额35亿元。与上海共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和长江口生态保护协同区。 四、坚持品质提升,着力推动城市加速转型 建设更宜居的精品城市。推进2035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优化城市布局。加速建设北部新城。提升“生态南城”。启动老市政府、体育场周边地块的整体改造。加快启动嘉陵江路东、民生河西、秀山路两侧及城东老工业区“退二进三”工程。实施江海路快速化改造、长江路北延等节点工程。建设北京路西延、岷江路南延等重大市政交通工程。推进科技馆建设。尽快启动文化中心建设。实施5个老小区的综合改造,新开工城市棚户区安置住房3000套、建成1400套。新建一批邻里中心和农贸市场。塑造城市特色。挖掘历史文化元素,酿造城市韵味。新增城区绿化面积55万平方米。 实施更精细的城市管理。实施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着力解决市民反映强烈的违章搭建、物业管理、建筑垃圾等问题。实施丝绸路、能仁小学南侧、海兴新村西侧等区域停车场建设工程。开展城市出入口、等级公路两侧、汽车站、农贸市场、学校及周边等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实施小区配套用房、公用设施设备维护、卫生保洁、车位建设管理、违章搭建整治等专项行动。抓好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 打造更便捷的交通体系。构建市外快速通道。密切跟踪崇海通道、北沿江高铁、苏通第三通道的推进情况,积极主动作为。开工建设沿江公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宁启铁路和海启高速的海门段建设完成主体工程。叠港公路S336至海太汽渡段建成通车,实施G228通州界至海门三星段改扩建、G345海门东段改扩建一期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宁启铁路海门综合客运枢纽建设。 五、实施振兴战略,着力培育更有魅力的特色乡村 活跃农村经济。建设具有海门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新增南通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示范家庭农场6家,重点打造1家田园综合体和2-3家现代农业综合性示范园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000人。新增高标准农田5万亩、高效设施农业面积6000亩,争创全省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市。加快培育电商平台、示范主体,农村电子商务销售额增长10%。 改善农村环境。完成农路提档升级90公里,新建改造农桥6座。争创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项目2个。完成成片造林1.5万亩,积极推进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建设。建设“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特色田园乡村,力争1个村入选省级试点、2个村入选南通市级试点。 实施精准扶贫。推进经济薄弱村物业项目承租代管工作。针确保年底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脱贫率达85%。实施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工程。完成300户贫困家庭的危房改造。加强社会救助标准化建设。 六、树立绿色理念,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筑牢生态保护基础。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0%。推进规模养殖场设施设备改造升级。落实餐厨废弃物、危险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规范化外迁处置。建设市再生资源集散中心。实施重点节能项目15个。创建国家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市。实施循环化改造项目2个以上。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 抓实环境问题整治。实施污染防治十大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抓治气。清理整顿散乱污企业133家,关停园区外化工、印染企业26家,对20蒸吨及以下小型燃煤锅炉全部实施淘汰或清洁能源替代。系统抓治水。加大通吕、通启运河整治力度,全面实施河岸共治八大工程。实施城区“三河”黑臭水体整治工程。 完善生态监管机制。严把项目落地准入门槛,严控“两高一剩”行业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分行业实施排污许可证申报,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和总量“双下降”。加强环保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七、致力民生优先,着力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构建均衡化、优质化的公共服务网。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增加教育有效供给,促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普通高中创特争优、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社会教育规范多样发展。探索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模式。开工建设海门中学综合楼、实验学校体育馆、东洲仁恒学校,完成首开初中、锦苑幼儿园、浦江幼儿园等3所新学校建设和实验初中二期、包场小学改扩建一期工程。实施学校装备提升、校园安防提升等工程,完成市区学校直饮水进校园工程。推进健康海门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以人民医院、中医院为龙头的两大医联体实现实体化运行。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分级诊疗服务水平。人民医院新院主体工程完工,海门工业园区卫生院、常乐卫生院建成投用。启动市精神卫生中心、高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强化文化引领。实施文化创新“一中心五体系”工程。抓好正余镇和53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力争超过2300平方米。力争有作品入选省“五个一”工程。开展乡村文化礼堂、百姓舞台示范点建设。人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达2.76平方米。 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网。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3000人、城镇就业1万人、创业2000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提供就业岗位2万个以上,其中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5000个。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贴增加到700元/人,提高各级定点医疗机构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深入实施农民工工资“治欠保支”三年行动计划。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加强对民办托老机构的监督管理。提高惠民殡葬基本服务和节地生态葬奖补标准。 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社会治理网。推进市镇村三级网格化工作机构实体化运作,城乡社区实现专兼职网格员全覆盖。完善矛盾纠纷防范化解体系,从源头上预防化解各类隐患。不断强化社区民主自治管理。建设一站式维权和心理服务平台。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继续开展防范处置非法集资和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实施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雪亮工程”、综治视联网和智能小区建设等。深化“平安法治”系列创建。抓好安全生产。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动员和部门联动处置机制,推进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积极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着力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 |
今天是:
2018年9月27日 星期四 |